
01
人與人之間交往、相處,最應該注意什麼?
私以為是:有邊界感。
不管是和朋友、愛人還是親人,都應該保有一定的距離,知道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,而不是一味地熱心腸,絲毫不顧自己的處境,去做「老好人」。
很多人總覺得,表達親近的方式就是對別人的請求來者不拒。
其實,並不然。
太過熱心地付出,不但很容易讓別人養成理所當然的態度,而且也會讓自己面臨騎虎難下的局面。因為很多時候,有些忙,不是你幫了別人就領情,也不是你做了別人就會記在心裡,到最後,很可能只會把你自己的正常生活給攪亂。
周國平曾說過這樣一句話:「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,而一切麻煩和衝突都源於想要突破這邊界。」
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,不是親密無間,而是親中有疏,該親近的時候就熱心一點,該保持距離那就適當地疏遠。
如此,才能既維繫好與別人的關係,讓兩方都過得自在,又能顧及到自己的生活、讓家裡一片和諧。

02
讀者妍妍,因為丈夫陳帆(化名)沒界限,已經在娘家住了四天。
「他催我幾次了,讓我回去!還說以後絕對不會再先斬後奏,一定尊重我的意見。反正,我這一次一定要讓他長個記性,不然動不動就這樣,那日子真是沒法兒過了!你說,哪有這樣的啊?自己想表現的有情義,可以!那就自己去做嘛,非得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,你還沒說兩句,人家還懟你小氣、不懂事!」
對於陳帆的所作所為,妍妍每次提及都是一臉怒氣。
說起來,的確是陳帆做得有些「不地道」。
陳帆的侄子放了暑假,因為弟弟、弟媳還要上班,母親又因為前一段農忙導致腰疾發作、實在是無力再幫著看孩子,於是,一家人商量了之後,便讓陳帆把侄子接到自家,暫時先照看一個多月,等母親身體恢復差不多了,到時弟弟再把侄子接回家。
想到妻子妍妍在家帶孩子,一個是看、兩個也是看,而且還能讓孩子們互相有個玩伴兒,於是,陳帆連說都不說一句就爽快地答應了,他周六一大早,開車去了弟弟那裡把侄子接到了家。
陳帆的做法,讓妍妍很是生氣:婆婆幫不了,那可以讓公公從外地回來幫著看一下啊!再者,給孩子報一個暑假班,或者花點錢、找一個專門看孩子的,這都是能解決的辦法,憑什麼商量時沒一點她的事,背著她、不讓她知情,人帶到了家,卻得讓她管了?
陳帆理直氣壯,就一倆月的時間,再讓父親辭工回來太不划算!老父親不找兒子們要錢、靠自己賺養老錢已經很不錯了,哪能再給他增加負擔?給孩子報一個暑假班,暫且不說錢的事,這每天的接送,還是需要有一個人負責的。就算是願意花錢,但一兩個月那麼短的時間,能有保姆願意接活兒嗎?再者說了,不知根底的外人,總不如自家人靠譜,自家人照顧孩子肯定會盡心一些。
「哎呀,人都來到家裡了!你難不成還要把人家再趕回去!他那么小的一個孩子,你總不至於容不下他吧?反正和咱兒子相差不太大,兩個孩子在家隨便玩唄,你又累不到哪裡去?無非就是看著點他們、每天做做飯罷了。都是一家人,互相幫著點,非算那麼清幹啥!」

聽到陳帆的話,妍妍覺得好笑又好氣:用到她時,她就是一家人了?以前遇到事時,怎麼沒見把她當作一家人維護?說得好聽,就看著孩子、做做飯,真是孩子摔了、磕了、吃東西鬧肚子,那算誰的責任?到時小叔子和弟媳會不會又有說法?
提到小叔子兩口子,妍妍也是非常無語:小叔子的兒子比她兒子大了將近一歲半,當初,她生下兒子,婆婆為了兩個孫子都能兼顧到,便帶著小叔子的孩子照顧她月子。
雖說那時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太鬧騰,而且婆婆來她家後,大多時間也是在管小叔子的孩子,但想到婆婆夾在中間也為難,不能管這個、而不去管那個,於是妍妍只好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。
她本想著一大家人就互相包容一點,這樣,誰都好過些,誰知,她月子的第21天,小叔子的兒子因為高燒、腹瀉,她成為了被「攻擊」的對象。
小叔子和弟媳抱怨她光讓婆婆管自己的孩子,婆婆呢,為了推脫責任,也說她家空調24小時不帶關的,就連水果也要放在冰櫃里,至於陳帆,非但沒替她解釋一句,反而指責她「又不是剖腹產、不能下床,為啥不多幫媽分擔點?」
她那時百口莫辯,感覺比竇娥還冤,後來,實在沒辦法,她求了自己的母親過來。
只不過,因為她哥嫂的二胎女兒還不到一歲,母親幫了她兩個月,便回了老家。
從那時開始,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,她便辭了職,在家帶孩子。
可能也是覺得她沒有了工作、靠自己養活,陳帆的態度是越來越囂張,平日裡做甩手掌柜不說,動不動就打腫臉充胖子,「孝敬」公婆錢、借小叔子錢,她有時還未問一句,立即就被陳帆懟:你一個娘們兒管那麼多幹啥?好好照顧孩子就行了!我們家的事你別閒操心!
就像這次幫小叔子看孩子,商量時沒人問過一句她的意見,到了需要人照看孩子了,陳帆理直氣壯地覺得就該是她乾的。

想了想,既然小侄子人都到家了,自己也不能板著臉對著他,妍妍只好裝作若無其事,該幹啥就幹啥。
當然,妍妍表面上看似平靜,其實她心裡早已拿定了一個主意。
當天晚上,吃過晚飯後,看到陳帆帶著兩個孩子出去玩,妍妍快速地收拾了一下行李,之後,她去了車站、買了最近一班的高鐵,連夜「逃離」。
等車的間隙,她給陳帆發了一個簡訊,主要是叮囑他平時應該怎樣照顧兩個孩子,接著,她又給父親打了電話,讓父親和大哥在車站接著她。
陳帆沒想到就因為一個小侄子,妍妍就如此「任性」地跑回了娘家,他在電話里發了很大一通脾氣,又是我弟弟有難處,我作為哥哥,幫一點又掉不了皮;又是妍妍心太狠,不願管別人的孩子就算了,連自己的兒子也扔在家不管。
「真不知道你們女人怎麼能那么小心眼?我就問你,你有難處時,你哥嫂會看著不管嗎?一家人之間,若是沒那點情義,還是一家人嗎?你別耍小性子了,在娘家歇一天就回來!我可以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過!周一我還要上班呢,我要是不賺錢了,那咱們一家三口都得喝西北風!」
妍妍也不想解釋那麼多,她只平靜地說了一句「還有啥要說的嗎?沒有的話,我就掛了!你平時不是說帶個孩子簡單的很嗎,就看著他、給他做做飯,剛好你可以享這個清福了!以後也別再催了,我難得回一趟娘家,不說住半月,至少得住個一周再回去!你就請幾天假,大不了回到家我把這幾天工資補給你!」
說完,妍妍便果斷地掛了電話。
在這之後,陳帆依舊打電話、發簡訊催過,只是,妍妍全部都置之不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