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傑倫4歲開始被媽媽逼迫「每天練琴2小時」,真正有大格局的家庭,不相信「快樂教育」

2019-02-24     匡彪堂     反饋

「那些相信『快樂就好』的家長,他們的孩子,後來怎麼樣了?」講真,請別再奉行「快樂教育」了,這是在害己害娃,千萬別等到「水落石出」時才來悔恨。千萬不要教孩子在該奮鬥的年紀,安逸青春! 因為孩子的教育時光一去就不復返了,不要被任何事耽誤了——孩子本該獲取美好知識和見識的大好光陰,這與孩子的未來有關。

周傑倫的音樂才華,在華語樂壇是數一數二的。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,和在樂壇常盛不衰的天王級地位,都是最好的證明。

近日,周傑倫受好友謝霆鋒之邀登上美食節目《鋒味》大秀才華:他用香蕉和鳳梨都可以彈琴!

節目中,周傑倫和謝霆鋒聊到他可以用食物玩兒音樂,因此立刻拿出蘋果,讓周傑倫現場演示。

只見周傑倫右手拿著蘋果在黑白鍵上一陣帥氣的敲打,立刻即興出了一段音樂旋律,讓謝霆鋒拍手稱奇。

隨後,謝霆鋒又拿出了香蕉,周傑倫則用右手拿著香蕉直接彈出了《青花瓷》的主旋律,左手還可以完成歌曲的和旋。

最後謝霆鋒放出「大招」,拿出巨大的鳳梨讓周傑倫演奏。周傑倫則拿起鳳梨彈了一首《舊傷口》。

看到周傑倫的如此才華,謝霆鋒大呼:好後悔為什麼以前媽媽讓我學鋼琴,我沒有聽媽媽的話!

隨後,周傑倫在節目中透露了自己小時候學鋼琴的故事。

每個學樂器的人在童年都有一段和父母抗爭的血淚史,即使天王周傑倫也不例外。他表示,自己從4歲開始學鋼琴,每天都被要求練習至少兩個小時。

對於周傑倫這樣一個好動的小男孩兒來說,乖乖坐著2個小時非常困難。在他練琴時,媽媽就拿著藤條在一旁督促。

那個時候的周傑倫和所有孩子一樣,也完全不能理解,為什麼別人可以在外面嬉鬧,而自己只能坐在房間裡面彈鋼琴。這讓他一度非常地痛苦。

就像所有長大了才能明白父母苦心的孩子一樣,如今的周傑倫,終於明白了媽媽當年的一片苦心。

他曾在訪談中表示,自己如今的音樂,就是當年媽媽用棍子打出來的。畢竟,如果沒有當年母親不顧父親反對讓他學習鋼琴和大提琴,也就沒有如今華語樂壇的天王周傑倫了。

周傑倫也一直努力在回饋母親對自己的愛。他一直是娛樂圈中的孝子代表。周傑倫父母在很小時就離婚了,他一直都是母親帶大的。專輯《葉惠美》就是以母親的名字命名,歌曲《聽媽媽的話》中,更是將他對母親的感激和愛表露無疑。

作為藝人,儘管他每天工作日程繁忙,但還是想辦法帶母親出門旅遊。在他許多旅行的照片中,都可以看到媽媽的身影。

他也曾經在訪談中透露,自己賺的錢一直都在媽媽手中,由她為自己代為保管,自己只留一些零花錢。

離婚後,為了照顧周傑倫長大,媽媽始終獨身一人。周傑倫就將媽媽當作「情人」來寵愛。

有一年情人節,他特意為媽媽準備了驚喜。他先是謊稱自己有事無法回家,隨後又讓媽媽看向窗外,同時點燃他精心準備的煙火,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Suprise!不知道天王嫂看到這些會不會有些嫉妒呢?

或許每個孩子都只有在長大之後才能明白父母在自己的良苦用心,所以當和父母有矛盾時,我們可以想想周傑倫,像他一樣:聽媽媽的話!

近年來,教育理念逐漸多元化,「快樂教育」這一理念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。

可許多家長只執著於「快樂」,而忽視了真正重要的「教育」。

今天,想和大家探討下如何在快樂與教育之間找到平衡。

真正有大格局的家庭,會確保孩子瞭解自己的能力,做什麼,走向哪裡,讓他們自由嘗試任何東西,而不是把大量金錢直接傾倒在他們身上,或是構築所謂「快樂教育」的象牙塔。

否則,他們可能一事無成。

被玩壞的快樂教育害人不淺,

請記住一點:快樂教育≠放任孩子

正確看待快樂教育,不是放任式的順其自然

這幾年,快樂教育猶如雨後春筍般紮根在新一代父母心中,本來是一種很棒的教育理念和方式,卻被望文生義式的誤讀。

最早的「快樂教育」由英國教育學者赫伯特•斯賓塞提出,他在書中寫到:

「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,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。」

在漫漫長路的教育旅途中,

孩子未來的大方向一定不能丟!

我覺得對孩子真正的愛就在於在他們需要被引導、開發的時候,我們去正確引導他們,幫他們把一個「蓄勢待發」的自己準備好。

這就需要我們給孩子一些確定性的方向,並且不斷引導、教導他們在該有的年齡去獲得相應的資本和能力,而對於未來那些不確定的方向,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。

比如我那哥們,他想讓孩子上名校,但卻從小忽視了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要求,讓孩子缺乏了上名校的資本。

孩子喜歡畫畫也沒有相應的引導孩子去上專業系統的課程,以至於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,錯過了教育孩子的關鍵節點,即使自身再有條件都無法幫助到孩子。

那麼如何才能不失去這個大方向呢?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則:

1.孩子感興趣的方向

在這個方向中,要有一兩個孩子感興趣的方向,比如說我的孩子喜歡美術和圍棋,那我會堅持給他上相應的訓練班,會帶他去各國、各地的美術館去參觀學習,會鼓勵他參加相應的比賽,不斷提高孩子的專業技能。

1/2
下一頁